历史上邓姓的分布和迁移
先秦时期,邓姓主要活动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、湖北一带。秦汉时期,邓姓很快散布到四川、陕西、江苏等地。河南邓州是邓姓的发祥之地,南阳郡邓姓的开基始祖为邓况,在汉朝中叶,自楚徙居河南南阳新野,子孙一直以农桑为业。到东汉光武帝时,南阳邓姓达到顶峰,太傅高密侯邓禹是南阳邓姓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,后来邓姓衍生出多个著名支派均为邓禹的子孙。东汉是邓姓最辉煌的时代,“邓氏自汉中兴,凡侯29人,公2人,大将军以下13人,中二千石14人,列校22人,州牧郡守48人,其余侍中、将、大夫、郎、谒者不可胜计。”南阳邓姓对以后的邓姓家族影响极大,因此,有“天下邓姓出南阳”之说。西晋末,邓姓大批从河南向南方移民,直达福建、广东。唐宋时邓姓的主体已经跨过长江分布于湖南、江西、四川地区。到了明清时期,邓姓基本上奠定了今天的分布局面。明末邓姓始入台湾。宋朝时期,邓姓大约有36万,约占全国人口的0.46%,排在第四十六位。当时邓姓第一大省是湖南,约占全国邓姓总人口的25.5%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、江西、四川,这三省邓姓大约占全国邓姓总人口的70%,其次分布于福建、山东、广东、河南、广西等地。当时的湘赣川是邓姓聚集的中心地区。
明朝时期,邓姓大约有46万,约占全国人口的0.49%,排在第四十五位。邓姓主要集中于江西、湖南、福建,这三省邓姓大约占邓姓总人口的六成,其次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江苏、湖北等省。江西为邓姓第一大省,约占邓姓总人口的30.2%。宋元明期间600余年,其人口主要向南方和东南地区迁移。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湘闽为中心的邓姓聚集区,人口重心向东南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