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正月初一是几月几日?
农历:二零二一年 正月 初一公历:2024年2月12日 星期五 水瓶座
吉神宜趋:月德合,官日,吉期,不将,玉宇,五合,鸣吠对
凶煞宜忌:大时,大败,咸池,朱雀,月建转杀,殃败,傍正废,天地转杀
财神位 喜神:西南 福神:西北 财神:正东
今日二十八星宿之吉凶:
亢星造作长房当,十日之中主有殃;田地消磨官失职,投军定是虎狼伤,
嫁娶婚姻用此日,儿孙新妇守空房;埋葬若还逢此日,当时灾祸主重丧。
今日河图洛书九星吉凶:
吾将为咸池,当之尽不宜,出入多不利,相克有灾情。先天巽东南 后天兑正西
博彩废田财,祸起求财路,动用虚惊退,反复逆风吹。应破军之宿 其号为肃煞
今日冲合:
与肖兔相冲,肖鸡相自刑,与肖狗相害,与肖鼠相破,与肖龙相合,与肖蛇肖牛三合,与肖龙六合
今日老黄历12神吉凶所主:
除遇娶妻并造葬,求官上任阻前程。经商出行及移徙,兴工动土楚战秦。疗病捉贼除服好,宜合帷帐除邪精。斩毒断蚁塞鼠穴,解释冤愆一切灵。贪酷官吏恶人类,除日告之问假真。
正月初一春节是谁定的?
现在过的农历正月初一“春节”这一概念,古代是没有的,是民国政府创造的。“春节”这一概念是在民国时期逐渐被提起。民国时期,公历被引进,而农历成为了进行农事的标准。1914年民国政府在内务部呈文中提到“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“。故,春节这一说法才逐渐流传开来。上古时代:岁起摄提纪元法,即干支纪元法,寅月为正月,立春为岁首。
汉武帝太初元年:将原来以冬季十月一日为岁首恢复为以春季一月一日为岁首。
武则天称帝后:以一月一日为岁首。
1913年7月(民国二年),袁世凯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,同意春节例行放假,1914年起开始实行。自此,夏历岁首就由以往的“过年”改成了“春节”。
正月初一传统习俗:
传统习俗:开门炮仗、拜岁、祈年、拜年、占岁、聚财。——开门炮仗——
开门炮是中国传统年俗。农历大年初一的凌晨,天刚蒙蒙亮,人们便起床了,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争先恐后放“开门炮”,梆敲三更,响炮连天,这意味着开门大吉,也宣告新年开始。全城一片爆竹声,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,俗谓“接年”。大家都用鞭炮迎接新春,看谁家的响声大,响的时间长,看谁家的礼花品种多,各式各样的鞭炮、礼花把夜空映的五彩缤纷。预祝新年吉祥如意,兴旺发达。
——拜岁——
拜岁过年风俗之一,是指在岁首新年辞旧迎新之际,拜祭岁神(太岁)。“岁”又名为“摄提”、“太岁”,对应干支,用以纪年,岁神亦称年神。太岁神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,共六十位,每年有一位岁神当值,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“值年太岁”,是一年之主宰。拜岁是中华民族流传至今最悠久的传统风俗之一,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,人们在岁首举行祭祀仪式,迎新岁、祈年、接福。
——拜年——
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,是人们辞旧迎新、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。古时“拜年”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,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、祝贺新年如意、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。遇有同辈亲友,也要施礼道贺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。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,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、电话拜年、短信拜年、拜年等。
——占岁——
占岁,中国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。源于古代中国人民对星辰的自然崇拜。谓岁后八日,一日为鸡日,二日为犬,三日为猪,四日为羊,五日为牛,六日为马,七日为人,八日为谷。如果当日晴朗,则所主之物繁育,当日阴,所主之日不昌。后代沿其习,认为初一至初十,皆以天气晴朗,无风无雪为吉。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、庆祝活动。有初一不杀鸡,初二不杀狗,初三不杀猪……初七不行刑的风俗。
——聚财——
聚财,中国民俗之一。俗传正月初一(拜年/占岁/聚财 )同时也是扫帚生日,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,否则会扫走运气、破财,而把“扫帚星”引来,招致霉运。假使非要扫地不可,须从外头扫到里边。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,怕因此破财。今天许多地方还保留着这一习俗,大年夜扫除干净,年初一不出扫帚,不倒垃圾,备一大桶,以盛废水,当日不外泼。